2011年8月24日星期三

景觀設計連接著土地的自然和文化歷史

景觀設計連接著土地的自然和文化歷史
在紐約垃圾場改造項目中,每一個參與該項目競標的團隊都試圖強調所謂的綠色思想:比如循環利用,鄉土植物種植,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等。但是除詹姆斯•科納之外,沒有人正視和強調垃圾山的存在,這一既成事實,庭園造景更不用說如何利用它們了。科納不願意將舊垃圾堆填埋後,再在上面建造一個新的公園,相反,他們更願意將舊垃圾堆變為新公園的一個組成部分。
景觀是重寫的讀本
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國內的許多景觀設計師,在嘲笑建築師“千城一面”的同時,對自己“千園一面”卻麻木不仁。在當下全球化發展態勢影響下,許多所謂重建“本土”環境的項目,通常都是建立在非本土文化的所謂“生態”理念之上,屢屢超越了地域文化和生態的界限。縱觀大江南北,我們的公園看起來都越來越現相像,那種千篇一律的模式要么是生態主義的野草之美,要么是現代主義的圖案組合。園藝造景所有這些無中生有的形式看起來都似乎是大家習以為常的公園,景觀設計而非用地特定條件產生出來的。
通過承認它、修復它、使其再生,從而使之服務於現代大都市(圖2)。這個高度創新的生態學方案,闡述了“長出”(Grow)一個公園的理念。而不是像時下流行的設計一樣,把所有東西統統推倒,一切從頭開始,無中生有的做一個巨大的組合設計,來“種出”(Plant)一個公園。這個設計的獨特之處就是拿周邊現有環境的製約作為設計出發點。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思路就是把現狀作為延展我們設計理念一個最原始、最重要的出發點。
修復後的垃圾山
面對舊的事物,多數人的視線總是停留在它舊的表像上,很少有人能夠看到它所隱藏的“潛能”。科納設計的紐約曼哈頓高架線(Highline)公園,通過對舊有的事物進行新的解讀,獲得了豐富的設計元素,避免了大動干戈將其拆除而帶來的人力、財力的浪費,同時有效地傳承了城市的一段記憶(圖3)。它讓我們看到了設計者化腐朽為神奇的智慧。一條廢棄的高架鐵路在華麗轉身之後成為了被人們喜愛的公園,它不僅提供市民更多戶外休閒空間,更提升了周邊土地的價值,從而為城市創造出新的就業機會和經濟利益。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