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1日星期四

翻譯社,英文翻譯人才稀缺

翻譯社,英文翻譯人才稀缺
目前翻譯人才缺乏,存在各種因素。有斷檔的。例如西班牙語翻譯者。高校外語院系中,英語、法語、德語等專業的師資力量向來比較雄厚,東北地區的日語和俄語師資力量也很強大,但西班牙語就相對薄弱。除了西班牙語文學的翻譯介紹,日文翻譯我們與西班牙語國家的外交、文化交流都需要翻譯人才,於是西班牙語文學翻譯人才的缺口就更加明顯。由於師資、招生等原因,這種人才缺口很難在短時間內解決。
有隱藏的。 “隱藏”是指有人才,但不能從事翻譯工作。原因有很多,翻譯社例如翻譯稿費很低,無法調動譯者積極性;又如大學和科研單位中,要根據科研成果來定級,而翻譯不算成果,這就大大挫傷譯者的積極性;再如一些出版社見重譯名著很來錢,便以相對高的稿費力邀外語人才來做重譯。結果,一方面某些名著有了十多個譯本,讓多家出版社“排排坐吃果果”地瓜分市場利潤,而另一方面,亟須翻譯的當代重要作品卻找不到合適的人來譯介。此外,由於國際通行的出版習慣,以及當下越來越短的出版週期,出版社留給筆譯者的工作時間往往只有幾個月,令一些譯者根本不敢接任務。
人才不接,人才不力,造成坊間劣質譯文充斥。前幾年出現的把Chiang Kai-Shek譯為常凱申,而不是蔣介石,就是典型的例子。有些出版社很少花時間找人才,只是忙著花錢找槍手亂“攢”書。當然,這已經不是翻譯界本身的問題了。
有網友說:“大學本科時寫論文,感覺所謂的論文沒多少價值,公證還不如認真翻譯一篇文章或搞創作”。
我回答:“你說得很有道理。有了翻譯才能做研究,這是外國文學專業的規律。好的翻譯比研究論文更重要。”
網友又說:“如今只能把翻譯當愛好來做了。文學翻譯不僅無法維持生計,而且不算科研成果。現在高校只講科研,教學質量反居其次,教材無人編,翻譯質量都得靠譯者個人熱情和毅力,不可悲嗎?”
引用這幾段話,是因這裡反映了一個重要的問題:英文翻譯翻譯不受重視,我們當前很缺少翻譯人才。
國內翻譯界(這裡指的是筆譯)目前“青黃不接”的狀態是公認的。以文學翻譯來說,除了翻譯英語作品,好的譯者往往很難找到。老譯者一般都在翻譯或重譯經典作品;中年譯者則忙於教學、科研、行政管理;年紀輕的能勝任翻譯的人,又有很大的經濟壓力,很難看得上稿費微薄的翻譯工作。而另一方面,中國出版事業很興旺,很多很好的外國作品買到版權後卻找不到合適的譯者。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